商丘新闻_商丘论坛资讯发布社区
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71|回复: 0

母亲喝农药轻生,监控拍下生前最后1个动作,儿子:我把妈弄丢了

[复制链接]

994

主题

137

回帖

3304

积分

超级版主

积分
3304
发表于 2023-7-10 08:56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6月25日,安徽淮北。



一个老母亲,捂着肚子颤颤巍巍地走出家门。



因为长期身患重疾,不忍病痛,更不忍成为儿女的负担。



她选择在四下无人的时刻,独自喝下农药。



又或许不愿再给这个家增添更多不祥之兆,她选择了离家出走。



生命最后的时光,没有家人相伴。



唯有大小三只黑犬,似乎觉察到了什么,始终围绕在主人身旁。



老人走出院子,从监控中消失后,就再也没有归来。



等到孩子们得到消息,匆匆赶回,只剩下一声声恸哭:



“我把妈妈弄丢了,再也找不回来了。”




来源:读嘉新闻





图片

2016年,“中新网”刊登了一组人物图片。



主人公是一位来自湖北山沟沟里的92岁老人,孟阿香。



照片中的她,当时已经身形佝偻,行动艰难。



可让人揪心的是,老人还要照顾3个智力有缺陷的儿子。



其中大儿子已经71岁,老三也有57岁了。



19年前,丈夫亡故,孟阿香独自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。



年事渐高,孟阿香自觉时日无多。



如果自己离去,3个儿子的生活该怎么办?



老人想到了一个“笨办法”:存粮。



自此,孟阿香省俭用,每天只吃一些玉米糊糊,有时候一个红薯就可以当一顿饭。



几年下来,孟阿香攒了3大缸合计上千斤稻米,一两百斤玉米和两三百斤油菜籽……



担心儿子们不能给她送终,孟阿香甚至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和石灰。



就在“中新网”的发布图片的前两天,孟阿香的大儿子因病去世。



本就强撑着身体的孟阿香,精神一下子也垮了。



弥留之际,她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,直到听到那句:



“您放心,木缸里的粮食都存得好好的。”



老人终于闭上了眼睛。



图片





图片

前几天,湖北恩施。



一位老父亲去世了。



儿女们从煤堆里挖出一袋子钱。



一共八万,那是一位父亲辛劳了半生存下的。



孩子们大都不知道这笔钱,因为老人有存折,生前的收入都放在银行。



偷偷“藏”钱的意义是什么呢?



直到葬礼后的第三天,大家才从妹妹口中得知真相:



老人害怕自己走了,银行里的钱取不出来,又或者取钱太麻烦。



这是一个父亲,对孩子们最后无微不至的爱。








图片

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。



中国式父母,懂事得让人心疼。



天涯上曾经有一个十年老帖:



“你有没有想过:我们离开家的日子里,爸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?”



从陆陆续续的回答里,可以看到满屏的心酸:



每一次我们回家的时候,他们总能弄出一大桌子菜,给我们准备许多的水果、零食,还有衣服鞋子,他们会和我们聊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,领着我们去逛这逛那,热热闹闹,十分温馨……



所以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在家吃得好、过得开心。



其实在“没有我们的日子里”,他们的生活远没有我们在家时丰富多彩。



他们一盘菜可以吃很多天;



他们天天看我们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;



他们总是把我们的房间一遍遍打扫;



他们总是随身携带手机,怕我们来电……



我们不曾从他们口中得知半点生活的不顺心,更没有听过任何一句你不在身边的抱怨。



但是想想就知道,人的晚年,哪有那么多“万事如意”?



只不过父母总是想着,儿女在外不容易,能少一点操心就少一点操心吧。



图片





图片

祭文《妈妈》里写:



“妈妈给孩子再多,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。孩子给妈妈很少,都说是孝心一片。”



中国式父母总是怀着一种歉疚的心理,觉得孩子是前世欠下的债。



香港著名时评人马家辉在《圆桌派》里说过一段父子情。



父亲晚年,很新潮,学会了在电脑上用通信软件和儿子聊天。



一开始马家辉也很开心,看到父亲经常找自己沟通,还非常感动。



但是日子一长,他就有些不耐烦了。



因为父亲总是嘘寒问暖一些日常零碎,他不想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花费太多时间。



直到有一天情绪彻底爆发了。



那天,父亲告诉他电脑坏了。



马家辉就找人上门维修,并且叮嘱父亲自己会按照行情,支付对方维修费。



没想到父亲擅作主张,直接把钱交了。



马家辉当时就有些气恼,给父亲发了几条短信,说了几句“重话”。



本以为父亲会回怼儿子两句。



没想到对面一阵沉默,直到20分钟后,马家辉才收到父亲的信息:



“sorry,下次不会了。”



并配上一个道歉的表情。



那一瞬间,马家辉的心中五味杂陈,几欲落泪。



对不起,下次不会了。



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犯了错误,经常在父母面前说的话吗?



什么时候,我们的父母成了当初那个“懂事的孩子”?



变得更加小心翼翼,且卑微。



图片





图片

我永远记得几个长辈间的对话。



聊起晚年生活,年轻人总会告诉他们:



年纪大了,就不要操心儿女的事情了,该放下就放下,该出去玩就出去玩。



当时他们的脸上闪过一抹失落,然后一个长辈开口说了一句:



“我的孩子可能随时都可以放下我,可我只有到死的那一天才能放下他……”



想起2020年新年,“澎湃新闻”的一段采访。



记者在西安街头,遇见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,扛着大包小包在站台等车。



图片



谈及为何这么大年纪还要到处奔波?



大爷笑呵呵地回答:



女儿生活不容易,他和老伴自己挣点钱自己花,也能给孩子减轻一些负担。



图片



被记者追问自己的生活状况,老爷子挺“乐观”:



说自己今年挣了3万块钱,而他一年也就花3000块钱,很知足。



图片



一年3000,平均每天的开销竟然不到10块钱。



你问他累不累?



老爷子说得很“硬气”:



“都做得下来,我们那别说六十几,七十几,八十岁的都有。”



原来,像老爷子这样的父母,不是一个两个,是千千万万。



图片





图片

网易云上有一条让人泪崩的留言@Brynn:



前段时间,爸爸每次都给我发一块钱红包。



我领了他才说话。



有次领完,我问他:为什么每天都要给我发红包?



爸爸说:“爸爸想和你说话,但是怕你忙?”



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



那个为我们付出一生的人,到了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,却最害怕我们回报。



人世间最大的心酸不外如是。



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:



“恩重如山/听起来不自然/回头去看/这是说了谢谢/反而才亏欠的情感……”
文章摘抄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力,请联系优秀文章摘抄网编辑,我们会尽快处理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