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表于 2023-8-24 22:57:56
|
显示全部楼层
<div class="content-rich-box rich-text-" ><div class="law-answer-wrapper-highlight">三秦大地物华天宝,古都长安人杰地灵。粗犷苍茫的黄土地,是中华民族粟麦文化的发样地;虎踞龙蟠的巍巍帝都,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中心。作为文化反映的长安小吃,也以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而载入史册。
从6000多年前具有石烹文化遗风的石子馍到3000多年前“西周礼馔”的牛羊肉泡馍,从西汉宫廷的太后饼到唐代御膳坊的千层油酥饼,从“药王”孙思邈点拨巧烹的葫芦头泡馍到唐代宫廷、官邸宴席上的“见风消”泡泡油糕,从战国时的“寒肉”(腊汁肉)到汉代名吃“角子”(饺子)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,无不闪耀着绵绵的古代文明的光芒。正可谓:一动箸就挑出秦风汉调唐韵来。
提起陕西菜肴及风味小吃,人们总会首先想起西安饭庄,因为它是以“陕菜正宗“、“陕西风味大全”而闻名于世的“中华老字号”。西安饭庄原名西安饭店,创建于1929年,由当时的国民联军师长甄寿山、戏剧界名流马公涛、封至模和餐饮界的冯克昌等13人集资建成,原址在西大街24号。西安饭庄能主理正宗陕西风味菜肴六七百种,陕西风味小吃及点心二三百种。其中、千层油酥饼、大肉锅贴、泡泡油糕、葱花油饼、黑米烧卖、细沙炒八宝等被评为“中华名小吃”。
但是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定要属“羊肉泡馍”。“提起葫芦头,涎水嘴角流。听见勺碗响,喉咙就发痒。”这是“老西安”对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的赞誉。葫芦头源于唐代长安食市中的“煎白肠”,干百年来,长安经营此馔者甚多,通称“猪杂糕”。1920年,一位名叫何采义的饮食业小贩,在西安市五味什字摆摊专营这种食品。由于选料独到,加工精细,泡馍而食、其香缠齿、别具一格,成为当时西安夜宵名食一绝。1931年,何乐义在南广济街购买门面房,专营葫芦头泡馍。有位文人光顾品尝后、兴致顿生,遂取杜甫《春夜喜雨》诗中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“的名句,为该店题写了“春发生“的店名,寓意不断兴旺发达。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,饮食市场的变化,何乐义又在葫芦头中配以海参、鱿鱼、虾米等海产原料、创制出海味葫芦头。
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风味小吃,品种多达数十种,西安的臊子面在继承传统臊子面加工方法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使臊子面酸、辣、香、薄、筋、光、煎、稀、汪的九字特点得以充分体现,形成了独到的风味和特色,食后令人口舌生津,回味无穷。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